返回

分类资讯

想了解行业技术新风向?医疗/能源/制造领域最新专利动态速览

2025-09-23

9 月 18 日,全球首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在第 22 届中国 — 东盟博览会 “人工智能 + 医保健康” 专题展区亮相,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获 6 项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生物瓣膜智能清洗领域空白。

该装置针对传统人工清洗 “效率低、标准乱、风险高” 的痛点,打造三大核心优势:

1. 精准可控:通过预设清洗参数 + 机械臂操作,精准控制清洗轨迹与速度,彻底消除人工操作的力度、时间差异,确保每枚瓣膜清洗效果统一;
2. 安全减风险:能智能清除生物瓣膜上的戊二醛残留,从源头降低术后发热、瓣膜钙化等并发症概率,减少患者二次手术风险;
3. 高效省人力:支持一键启动与全程智能监控,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操作,既减轻工作负担,又提升手术室流程效率,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这款装置的发布,标志着广西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迈上新台阶,将推动心脏瓣膜病诊疗进入 “智能标准化” 新阶段。

迈瑞医疗获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


迈瑞医疗于9 月 16 日获得一项名为 “一种样本分析装置及方法” 的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聚焦样本分析技术,其核心在于设置第一类型测定位及第二类型测定位,将第一容器运送至相应测定位后,对不同测定位照射不同强度的光,其中第一强度小于第二强度。之后获取不同强度光对应的光学检测信息,依此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分析。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有望在样本分析过程中,提升检测精准度与效率,为医疗检测领域带来新的技术突破,助力临床诊断更为精准、高效地开展。今年以来,迈瑞医疗已新获专利授权 349 个,显示出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与强劲实力 。

健帆生物获 “血液净化设备液位控制” 发明专利授权

健帆生物于 9 月 16 日获得 “血液净化设备的液位控制方法、血液净化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专利授权。在血液净化治疗里,静脉壶内液体液位是反映静脉管路血液流动状态的关键指标,其液位需维持在合理区间,才能保障患者治疗安全。传统人工调节液位,依赖医护人员手动触发设备显示屏上的液位调节按钮,且需时刻紧盯液位变化,既无法精准把控液位变动幅度,还容易因操作不当引发故障。

此次健帆生物的专利发明则另辟蹊径。当触发液位上调按钮时,设备会对静脉壶内液体进行液位上升调节,同时获取按钮被连续触发的第一触发时间 T1,T1 与液位上升幅度 H1 成正比;触发液位下调按钮时同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便捷高效的液位调节操作,极大提升调节精确度,还可自适应调节液位,提高液位控制调节的安全性,为血液净化治疗筑牢安全防线。

五洲医疗获 “高精度芯片式微泵可穿戴式精密注射器” 发明专利授权

五洲医疗于 9 月 16 日新获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一种高精度芯片式微泵可穿戴式精密注射器”。在医疗器械领域,传统注射器常面临注射精度不足、患者使用体验差等问题。部分注射器难以精准控制药液剂量,尤其在需要微量、定量注射场景中易出现偏差;且部分注射装置操作时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较强,还可能因等待时间过长影响治疗效率。

此次五洲医疗的专利发明针对性解决这些痛点。该注射器先将液压供液仓抽至真空形成负压,再让充液注射针刺穿肝素帽,使药液驱动液进入液压供液仓与微泵单元。得益于微泵单元每次摆动为定值,能实现药液驱动液的精确控制,进而精准推动卡式瓶内活塞定量注射,做到以液驱液、输液可靠。同时,依靠植入弹簧将留置针导管座卡入凸环腔,抽出不锈钢针后仅留柔软导管在血管内注射,无需长时间等待,大幅降低患者不适感与疼痛感。今年以来,五洲医疗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8 项,持续彰显在医疗器械研发领域的技术实力。

宁德时代获 “电池、用电装置及相关制造方法与系统” 发明专利授权

宁德时代新获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电池、用电装置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

在电池领域,传统电池常面临换热不均、温度控制难的问题,尤其在多单体组合电池中,局部过热易影响性能与安全;同时,支撑结构若设计不当,可能因热量传导影响整体温控效果。此次宁德时代的专利发明精准解决这些痛点。该电池的换热构件由第一板体和两个第二板体组成,围成容纳空间,第一板体设第一流道供换热介质流动,可有效调节容纳空间内电池单元的温度;电池单元含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确保换热覆盖全面。支撑构件的支撑部位于第一板体背离容纳空间一侧,且二者间设隔热结构,避免支撑部传导热量干扰温控。该设计大幅改善换热效果,保障电池在适宜温度工作。

奥特维获 “电池串矫正装置以及电池片串接机”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奥特维于最近新获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电池串矫正装置以及电池片串接机”。

在光伏电池生产中,电池串串接后易出现变形,传统矫正装置多为单次矫正,不仅矫正效果有限,且电池片未充分释放内部应力,后续仍可能再次变形,影响电池片串接质量与光伏组件性能。此次奥特维的专利发明针对性解决这一痛点。该电池串矫正装置包含第一矫正机构、第二矫正机构与出料输送机构。第一矫正机构从前道工位拾取串接完成的电池串,放置到出料输送机构接收工位的同时进行第一次矫正;出料输送机构将电池串送至翻面工位,此处的第二矫正机构通过多个沿第一方向均匀排布的矫正组件实施第二次矫正。双矫正设计不仅降低电池片再次变形概率,还让电池片在两次矫正间有冷却时间以释放应力,大幅提升矫正效果,保障电池片串接质量。今年以来,奥特维已获多项光伏设备相关专利授权,持续强化在光伏制造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

德方纳米公布 “复合磷酸锰铁锂系正极材料” 专利,助力电池性能升级

近日,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 “复合磷酸锰铁锂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正式公布。该专利聚焦电池技术领域,对正极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意义重大。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性能关乎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传统正极材料存在首效低、结构稳定性差、界面副反应多等问题。德方纳米此项专利通过独特设计,使复合磷酸锰铁锂系正极材料由活性内核与壳层构成。活性内核的磷酸锰铁锂系活性材料,沿径向锰含量梯度增加,有助于提升首效、稳定结构,增强循环稳定性,还能缓解界面应力,提高机械稳定性,打造连续稳定的锂离子传输通道。壳层则包含碳层与金属氟化物层,碳层提升材料导电性,金属氟化物层减少界面副反应,抑制过渡金属溶出,进一步提升循环性能。

小米汽车新专利:通过声音检测疲劳驾驶 兼顾隐私与安全

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 “疲劳提示方法、装置、车辆、介质及程序产品” 专利公布,聚焦智能座舱技术领域,为疲劳驾驶检测提供新方案。

传统疲劳驾驶检测多依赖驾驶员监控系统的摄像头采集图像,不仅易因驾驶员佩戴墨镜、有遮挡物等情况导致检测准确性下降,还可能涉及驾驶员面部隐私泄露问题,难以平衡检测可靠性与隐私保护。此次小米汽车的专利发明另辟蹊径,通过声音信号实现疲劳检测。该方法先获取目标对象的声音信号,据此确定疲劳检测结果;当检测结果表明目标对象存在疲劳驾驶情况时,立即执行疲劳提示。这种设计无需依赖摄像头采集图像,既能避免墨镜、遮挡物对检测的干扰,大幅提高疲劳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又能有效保护驾驶员隐私,消除隐私泄露顾虑。同时,声音检测可实现实时监测,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疲劳状态并发出提示,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性,为智能座舱安全技术升级提供新方向。

中国广核获 “核电厂功率分布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广核于  9 月 16 日获得一项名为 “核电厂功率分布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的发明专利授权 。

在核电站运行中,精准掌握堆芯功率分布对保障核安全、提升发电效率意义重大。以往,相关测量常依赖复杂且昂贵的设备,在零功率物理试验平台进行测量时,准确性也难以保障。此次中国广核的专利技术独辟蹊径。该方法通过获取控制棒从反应堆堆芯内调节至堆芯顶部时反应堆的初始反应性的值,以及控制棒从堆芯内调节至堆芯底部时反应堆的终值反应性的值,再结合控制棒对应的控制棒组件的理论功率,就能获取堆芯的径向功率分布。相较于传统技术,该方法可在零功率物理试验平台实现堆芯功率分布测量,极大提高了测量准确性。这一成果有助于核电站更精准地把控反应堆运行状态,为优化发电流程、降低安全风险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进一步巩固中国广核在核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常熟通润汽车公司获 “一种吊机结构” 专利授权,推动起重机械技术革新


9 月 19 日,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 “一种吊机结构” 专利在当日正式获得授权,踏入专利权阶段。该专利聚焦起重机械技术领域,针对起重设备的移动与转向结构进行优化。

在传统的起重作业中,吊机移动困难、转向不便,狭小空间内更是难以施展,严重制约了作业效率。而常熟通润的这一专利发明,通过巧妙的设计化解难题。在吊机底座自前向后间隔设置前轮、中轮及后轮,其中至少两处采用直径大于 90mm 的大轮。这一设计显著优化了推动启动力和转向力,操作人员能更轻松地移动、转向吊机,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吊臂与液压部件采用创新的联动设计,有效缩小了转动半径,让吊机在狭小空间也能灵活操作,突破了传统作业的空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