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分类资讯

十四五收官!中国信息化成就震撼出炉:数字经济49万亿,5G基站占全球60%

2025-09-24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数字经济交出了一份惊艳全球的“成绩单”: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4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5G基站数量占全球六成以上,人工智能专利占比超六成……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变革,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数字经济“引擎”轰鸣:49万亿增加值撑起GDP 35%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中国在“十四五”期间跑出了数字发展的“加速度”。截至2025年9月,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已达49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5%,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这一成就的背后,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硬核支撑”,更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

二、数字基建“全球领跑”:5G基站455万,算力规模世界第二

“要想富,先修路”,数字时代的“路”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如今,中国的数字基建已成为全球标杆:

·5G网络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全球占比超60%,无论是偏远山区还是繁华都市,高速网络触手可及;

·算力枢纽:建成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全国智算总规模达78万PFlops60%新增算力集聚于枢纽节点;

·东西协同:“东数西算”战略让西部数据中心成本降低30%-50%,贵州、内蒙古等西部省份变身“数字粮仓”,为算力时代按下“加速键”。

三、核心技术“多点突破”:AI专利占全球61.5%,研发投入激增79%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十四五”期间,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人工智能:全球生成式AI专利中,中国占比高达61.5%,算法创新、大模型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数据技术:从商业智能(BI)迈向人工智能(AI),“数据即服务”“模型即服务”等新业态涌现,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

·自主可控:算力网络、区块链等“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构建起安全可靠的数字技术体系

四、千行百业“数字蝶变”:3万家智能工厂崛起,农业效益提升30%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产业形态,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

·制造业升级:全国建成3万余家智能工厂,其中230家“卓越级”工厂研发周期缩短28.4%,生产效率提升22.3%,汽车、电子等行业率先实现“关灯工厂”;

·农业“智慧”转身:广东湛江“恒燚1号”深海养殖平台通过数据驱动,饲料成本降40%,鱼类增重率提高10%,农民“靠海吃海”更高效;

·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番,41泽字节数据总量、3.5万个高质量数据集,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五、数字惠民“温暖可及”:3300家互联网医院,10亿人用电子社保卡

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人共享发展成果。“十四五”期间,数字技术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医疗便民:全国互联网医院超3300家,年服务量破1亿人次,远程医疗覆盖所有县区,偏远地区患者也能“看上大专家”;

·教育公平:建成全球最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跨区域共享,让每个孩子都能“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

·社保便捷10.7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长三角、成渝实现“一卡通”,数字养老平台让“银发族”享受智慧生活。

结尾

49万亿数字经济到455万5G基站,从3万家智能工厂到10亿张电子社保卡,“十四五”期间的信息化成就,既是技术突破的“硬实力”,更是民生福祉的“软实力”。站在新起点,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中国数字经济必将续写更多“从跟跑到领跑”的传奇,为全球数字文明贡献“中国智慧”!